第一部分 概述
一、政策背景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加快教育現代化和教育強國建設,推進新時代教育信息化發展,培育創新驅動發展新引擎,結合國家“互聯網+”、大數據、新一代人工智能等重大戰略的任務安排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等文件要求,2018年教育部研究制定了《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
《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圍繞加快教育現代化和建設教育強國新征程,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因應信息技術特別是智能技術的發展,積極推進“互聯網+教育”,堅持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堅持應用驅動和機制創新的基本方針,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可持續發展機制,構建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個性化、終身化的教育體系,建設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學習型社會,實現更加開放、更加適合、更加人本、更加平等、更加可持續的教育,推動我國教育信息化整體水平走在世界前列,真正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的教育信息化發展路子。
通過實施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到2022年基本實現“三全兩高一大”的發展目標,即教學應用覆蓋全體教師、學習應用覆蓋全體適齡學生、數字校園建設覆蓋全體學校,信息化應用水平和師生信息素養普遍提高,建成“互聯網+教育”大平臺,推動從教育專用資源向教育大資源轉變、從提升師生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向全面提升其信息素養轉變、從融合應用向創新發展轉變,努力構建“互聯網+”條件下的人才培養新模式、發展基于互聯網的教育服務新模式、探索信息時代教育治理新模式。
構建一體化的“互聯網+教育”大平臺。引入“平臺+教育”服務模式,整合各級各類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和支持系統,逐步實現資源平臺、管理平臺的互通、銜接與開放,建成國家數字教育資源公共服務體系。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融合眾籌眾創,實現數字資源、優秀師資、教育數據、信息紅利的有效共享,助力教育服務供給模式升級和教育治理水平提升。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國教育大會部署,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2019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
《意見》提出了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主要任務。一是堅持“五育”并舉,全面發展素質教育。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發展素質教育”的新要求,強化德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應有地位,突出德育實效,提升智育水平,強化體育鍛煉,增強美育熏陶,加強勞動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二是強化課堂主陣地作用,切實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優化教學方式,注重啟發式、互動式、探究式教學。加強教學管理,健全教學管理規程,規范教學行為。完善作業考試輔導,落實減輕過重學業負擔要求。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應用,縮小城鄉教育差距。三是按照“四有好老師”標準,建設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大力提高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優化教師資源配置,依法保障教師權益和待遇,提升校長實施素質教育能力,充分調動教師和教育管理隊伍在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四是深化關鍵領域改革,為提高教育質量創造條件。加強課程教材建設,完善招生考試制度,制訂縣域義務教育質量、學校辦學質量和學生發展質量評價標準,堅決克服唯分數、唯升學的功利化傾向。充分發揮教研支撐作用。落實學校辦學自主權,激發學校生機活力。實施義務教育質量提升工程。五是加強組織領導,為新時代提高義務教育育人質量提供堅強保障。堅持黨的全面領導,落實部門職責,強化考核督導,切實加強對教育教學改革的價值引導、組織領導和支持保障。加快推進家庭教育立法,密切家校聯系,加強家庭教育指導,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協同育人格局。
二、建設目標、內容
1、建設目標
智慧校園系統由《安脈學校綜合管理平臺軟件》具體實現學校各方面管理,依托基礎平臺,開放應用接口,以提升教學質量為基礎,以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為主導,以辦公、教務、教研應用系統建設為重點,解決統一身份認證和一站式登錄,建立互聯網+教育的學校智慧校園應用集群。依據精準分析,合理分層教學,靶向定位知識,追求個性發展對教學質量進行精細化管理,建立學生錯題庫,讓學生可以有針對性的進行在線跟進練習,最終達到提高學習水平的目的。同時能掌握教師的教務(校本選課、智能排課、考務管理)、科研等情況,促進教師提高專業水平。通過《安脈學校綜合管理平臺軟件》的建設,實現各個子系統數據的共享、整合,提高學校的信息服務和應用的質量與水平,建立一個開放的、創新的、協作的和智能的綜合信息服務平臺。
2、建設內容
《安脈學校綜合管理平臺軟件》通過學生的學籍、成績等信息建立學生的基礎庫,通過收集整理教師的基本信息,綜合教師日常教學、教科研、管理等各種方式,建立起教師的基礎信息庫。依托這兩個基礎庫數據,通過各功能模塊的結合使用解決各部門信息孤島問題,使利益相關者之間的溝通變得容易,提高學校的運作能力,同時增加資源利用率。 教學質量監測,通過質量橫向頻數分析為學校分層及精準教學提供依據,方便對不同層面的學生進行因材施教;通過目標達成度分析,精確定位學生在學習過程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存在的薄弱環節;幫助學生和教師,個性化的學習和針對性的教學,為在提高教學質量的基礎上進行有效的減負工作提供幫助;通過質量縱向跟蹤有效地鼓勵學生不斷進步,科學合理評價教師教學的發展進步狀況。智能教務管理從校本選課、智能排課、考務管理、新高考智能選排課,緊貼新高考改革政策,實現學生自主選課,解決學校分層教學、走班制排課、各類個性化課表生成及考場安排等繁瑣的手動工作,為教師減負??蒲?、教師研修、校本資源信息化管理,為教師個人專業發展提供平臺。辦公事務管理,學校進行線上發布公告、公文、消息、請假、報修、會議、出差、報銷等相關操作,真正實現即時智能辦公。
第二部分 產品功能分析
《安脈學校綜合管理平臺軟件》包含學校的基礎平臺建設,教學質量監測、新高考智能選排課系統、校本選課、考務管理、資源文檔管理、教師研修、精準教與學、德育管理、招生管理、智慧辦公、人工智能預警等智慧校園建設多方面內容。產品結構圖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