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內容 | 關鍵指標 | 考查要點 |
---|---|---|
A1. 辦學方向 | B1.加強黨建工作 | 1.落實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健全黨組織對學校工作領導的制度機制;以政治建設為統領,加強學校領導班子建設;推進黨的工作與教育教學工作緊密融合,把政治標準和政治要求貫徹辦學治校、教書育人全過程各方面。 2.落實學校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全覆蓋,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和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堅持黨建帶團建,充分發揮學校工會、共青團等群團組織作用 |
B2.堅持德育為先 | 3.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把立德作為育人首要任務,制定并有效實施《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具體工作方案,將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教育引導學生愛黨愛國愛人民愛社會主義。 4.樹立科學教育質量觀和正確辦學理念,落實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要求,大力發展素質教育,堅持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注重因材施教,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 | |
A2. 課程教學 | B3.落實課程方案 | 5.制訂課程實施規劃,強化課程建設與管理,建立學分認定制度。 6.開齊開足開好國家規定課程,特別是技術(含信息技術和通用技術)、藝術(或音樂、美術)、體育與健康、綜合實踐活動、勞動、理化生實驗等課程,重視加強法治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國防教育,有效開發和實施選修課程,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 7.規范使用審定教材,未經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審核通過,學校不得擅自引進境外課程、使用境外教材 |
B4.規范教學實施 | 8.嚴格按照課程標準實施教學,健全學校教學管理規程,統籌制定教學計劃;不存在隨意增減課時、改變難度、調整進度等問題,嚴禁高三上學期結束前結課備考。 9.完善選課走班運行機制,制訂選課走班指南,積極開發選課排課信息系統,提高教學資源使用效益;高一年級起根據學校選修課程開展選課走班,高二年級起根據學生選考科目開展選課走班。 10.完善教師集體備課制度,健全巡課、聽課和教學評價制度,注重教學診斷與改進;校長深入課堂聽課、參與教研、指導教學。 11.嚴格依據課程標準設計作業和命制試題,健全作業管理辦法,統籌調控作業量和作業時間;嚴控考試次數,不公布考試成績和排名;合理安排學生在校作息時間,充分保障學生睡眠和自主學習活動時間,嚴禁法定節假日、寒暑假集中補課或變相補課。防止學業負擔過重 | |
B5.優化教學方式 | 12.積極學習應用優秀教學成果和信息化教學資源,鼓勵教師改進和創新教育教學方法,注重啟發式、互動式、探究式教學,加強跨學科綜合性教學,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13.堅持因材施教、努力教好每名學生,精準分析學情,重視差異化教學和個別化指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幫扶學習困難學生。 14.強化勞動實踐育人,積極開展勞動教育和綜合實踐活動。勞動課程平均每周不少于1課時,設立學年勞動周,統籌利用校內外資源,開展好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積極開展研究性學習、黨團活動、軍訓、社會考察,以及研學實踐、職業體驗、社區服務等綜合實踐活動。 | |
B6.加強學生發展指導 | 15.建立健全學生發展指導制度,明確指導機構和工作職責,建立專兼職結合的指導教師隊伍;利用高校、科研機構、企業等社會資源,積極構建協同指導機制。 16.加強對學生理想、心理、學習、生活和生涯規劃等方面指導,注重提高學生選修課程、選考科目、報考專業和未來發展方向的自主選擇能力;學校要指導學生根據國家發展需要和自身興趣特長選擇選考科目,不得違背學生個人志愿組織要求學生普遍選考特定科目,堅決避免功利化選科選考 | |
B7.完善綜合素質評價 | 17.將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勞動與社會實踐等作為評價主要內容,注重考查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情況和興趣特長,突出學生個性特點和主要事跡。 18.建立健全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制度,常態化實施綜合素質評價,嚴格寫實記錄、整理遴選、公示審核、形成檔案等評價程序,建立健全信息確認、公示投訴、申訴復議、記錄審核等監督保障制度,確??陀^真實。 19.充分利用綜合素質評價檔案,對學生成長過程進行科學分析,及時診斷和改進教育教學工作,引導學生發現自我、建立自信、發揚優點、克服不足,明確努力方向 | |
A3. 教師發展 | B8.加強師德師風建設 | 20.加強教師思想政治工作,關心教師思想狀況,強化人文關懷,幫助解決教師思想問題與實際困難,促進教師身心健康。 21.按照“四有”好老師標準,健全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積極選樹先進典型,加強師德教育;嚴格落實《新時代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嚴肅查處師德失范行為,建立通報警示教育制度 |
B9.重視教師專業成長 | 22.實施教師專業發展規劃,優化教師隊伍結構,注重骨干教師和青年教師培養;健全校本教研制度,充分發揮教研組、備課組、年級組的作用,開展經常性教研活動;支持教師參加專業培訓、凝練教學經驗、創建優質課程。 23.教師達到專業標準要求,具備較強的育德、課堂教學、作業與考試命題設計、實驗操作和家庭教育指導等能力,以及必備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校長樹立科學教育質量觀念,堅持正確辦學理念,注重不斷提高學校管理能力與教育教學領導力。 24.注重提高教師學生發展指導、走班教學管理、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等能力;重視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班主任認真履行崗位職責 | |
B10.健全教師激勵機制 | 25.樹立正確激勵導向,突出全面育人和教育教學實績,克服唯分數、唯升學的評價傾向,充分激發教師教書育人的積極性、創造性。 26.完善校內教師激勵體系,把認真履行教育教學職責作為評價教師的基本要求,堅持公開公平公正,注重精神榮譽激勵、專業發展激勵、崗位晉升激勵、績效工資激勵、關心愛護激勵。 27.完善校內績效工資分配辦法,堅持績效工資分配向班主任、教學一線和教育教學效果突出的教師傾斜,將教師參與考試命題工作納入績效考核 | |
A4. 學校管理 | B11.完善學校內部治理 | 28.加強現代學校制度建設,制定學校章程,定期召開教職工代表大會,注重發揮社區、家長委員會等參與學校管理的積極作用;健全并落實學校各項管理制度,強化學校安全管理,加強學生作業、睡眠、手機、讀物、體質等管理。 29.制定符合實際的學校發展規劃,推進學校內涵發展,增強學校辦學活力;將辦學理念和特色發展目標融入學校管理、課程建設、學生發展、教師發展和校園文化建設等方面,努力辦出學校特色。 30.加強辦學條件建設,校舍建筑和教學儀器設施設備配備達到國家規定標準;班額符合國家規定標準,有效控制辦學規模;按編制標準配齊配足各學科專任教師,配備校醫等必要的專業技術人員;按規定配置學生心理輔導室、衛生室等 |
B12.規范招生辦學行為 | 31.落實公辦民辦學校同步招生和屬地招生政策,不存在違規招生行為和人籍分離現象;嚴禁收取與招生入學掛鉤的贊助費以及跨學期收取學費;規范特殊類型招生,主動公開招生辦法和錄取結果;中外合作辦學項目招收的學生不得轉入普通班級。 32.落實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考試升學、殘疾學生隨班就讀、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等相關政策,加強對需要特別照顧學生的關愛幫扶和心理輔導。 33.依法依規規范公辦普通高中參與舉辦民辦學校管理,嚴格落實民辦學?!傲毩ⅰ币幎ㄒ?。 34.正確處理考試升學與發展素質教育的關系,將高考升學率作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客觀結果之一,不給年級、班級、教師下達升學指標,不將升學率與教師評優評先及職稱晉升掛鉤,不公布、不宣傳、不炒作高考“狀元”和升學率 | |
B13.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 35.建設體現學校辦學理念和特色的校園文化,加強校風教風學風建設,增進師生相互關愛,增強學校凝聚力;密切家校協同育人,強化家庭教育指導。 36.優化校園空間環境,建設健康校園、平安校園、書香校園、溫馨校園、文明校園,營造和諧育人環境 | |
A5. 學生發展 |
B14.品德發展 | 37.堅定理想信念,了解黨史國情,珍視國家榮譽,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愛黨愛國愛人民愛社會主義,立志聽黨話、跟黨走、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而努力奮斗;努力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增強“四個自信”;積極參加升國旗儀式、主題教育和共青團活動,積極向英雄模范和先進典型人物學習。 38.具備社會責任感,遵守校規校紀,遵守法律法規、社會公德和公共秩序;尊重自然、保護環境,節糧節水節電,低碳環保生活;積極參加集體活動,主動為班級、學校、同學及他人服務。 39.養成良好行為習慣,注重儀表、舉止文明,誠實守信、知錯就改,樸素節儉、不相互攀比;孝敬父母、尊重他人、禮貌待人,與人和諧相處 |
B15.學業發展 | 40.保持積極學習態度,掌握有效學習方法,能夠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善于合作學習,形成良好學習習慣,努力完成學習任務。 41.學業水平達到國家規定的質量標準,理解學科基本思想和思維方法,掌握學科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形成學科素養;保持閱讀習慣,具備一定閱讀量和較好的閱讀理解能力;主動參與實驗設計,能夠完成實驗操作。 42.具有創新精神,注重知行合一、學以致用,有信息收集整合、綜合分析運用能力,有自主探究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與能力;積極參加學校社團活動,有興趣特長,注重提高自身綜合素質 | |
B16.身心發展 | 43.養成健康生活習慣,按時作息,保證充足睡眠;堅持參加體育運動,校內每天鍛煉至少1小時,積極開展校外鍛煉活動;掌握安全、衛生防疫等基本常識,具備避險和緊急情況應對能力;不過度使用手機,不沉迷網絡游戲,不吸煙、不喝酒、不賭博,遠離毒品。 44.體質健康監測達標,掌握1—3項體育運動技能,有效控制近視、肥胖;保持樂觀向上、陽光健康心態,合理表達、調控自我情緒;能夠正確看待困難和挫折,具備應對學習壓力、生活困難和尋求幫助的積極心理素質和能力 | |
B17.藝術素養 | 45.積極參加學校、社區(村)組織的文化藝術等各種美育活動;經常欣賞文學藝術作品,積極觀看文藝演出、參觀藝術展覽等。 46.掌握1—2項藝術技能,會唱主旋律歌曲。具備健康向上的審美趣味、審美格調,能夠在學習和生活中發現美、感受美、欣賞美、表達美、創造美 | |
B18.勞動實踐 | 47.具有尊重勞動、熱愛勞動的觀念,能夠吃苦耐勞,尊重勞動人民,珍惜勞動成果;積極參加家務勞動、校內勞動、校外勞動,具有一定的生活能力和勞動技能。 48.積極參與社會考察、研學實踐、志愿服務和公益活動;在農業生產、工業體驗、商業和服務業實踐中,主動體驗職業角色;有一定的職業生涯規劃意識和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