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概述
一、政策背景
2018年教育部研究制定了《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圍繞加快教育現代化和建設教育強國新征程,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因應信息技術特別是智能技術的發展,積極推進“互聯網+教育”,堅持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堅持應用驅動和機制創新的基本方針,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可持續發展機制,構建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個性化、終身化的教育體系,建設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學習型社會,實現更加開放、更加適合、更加人本、更加平等、更加可持續的教育,推動我國教育信息化整體水平走在世界前列,真正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的教育信息化發展路子。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國教育大會部署,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2019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
《意見》提出了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主要任務。其中包含加強教學管理,健全教學管理規程,規范教學行為。完善作業考試輔導,落實減輕過重學業負擔要求。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應用,縮小城鄉教育差距。深化關鍵領域改革,為提高教育質量創造條件。加強課程教材建設,完善招生考試制度,制訂縣域義務教育質量、學校辦學質量和學生發展質量評價標準,堅決克服唯分數、唯升學的功利化傾向。充分發揮教研支撐作用。落實學校辦學自主權,激發學校生機活力。實施義務教育質量提升工程。加快推進家庭教育立法,密切家校聯系,加強家庭教育指導,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協同育人格局。
二、建設目標、內容
1、建設目標
《安脈教學質量監測系統》基于學習過程的動態化數據采集和智能分析,有效實現個性化教學管理及數據智能驅動的精準教學分析。通過學業數據采集和教學過程性數據分析,深度挖掘數據價值,實現多維度教學發展性評價,從而幫助教育管理者高效決策、教師減負增效和學生個性化學習,把精準教學、因材施教真正落到實處。
2、建設內容
《安脈教學質量監測系統》從常規分析、新高考3+3質量分析,新高考3+1+2質量分析三大分析體系對教育局和學校兩個層面進行教學質量精準分析。系統從質量橫向頻數分析、質量縱向跟蹤、目標達成度分析,教學有效性分析四個角度,運用大量統計分析指標,采取多種圖形呈現方式,匯聚大量報表、報告,滿足各類學校共性和個性的質量分析需求,進一步為教師教研的深度質量分析提供支撐,是學校提高教學質量的利器。
第二部分 產品功能分析
安脈教學質量監測系統,千錘百煉、幾十年磨一劍,體現了幾千家一線學校及教育管理部門教學質量精細分析需求,涉及符合學校需求的應用統計指標多,報表、報告全,分析視角深,針對性強,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利器。
安脈教學質量監測系統由基礎平臺、常規質量分析(成績管理、試卷分析)、新高考3+3質量分析、新高考3+1+2質量分析及系列分析報表、報告組成。教學質量監測從質量橫向分析、質量縱向跟蹤、知識點目標達成度和教學有效性分析四個維度進行,各類分析均有教育局和學校兩個層面,產品結構圖如下:
整體規劃結構圖
一、主要用戶平臺
《安脈教學質量監測系統》經過大量的一線小學、初中和高中學校的實際調研及使用,本著人性化的軟件操作原則、我們對整體規劃中的各功能模塊按不同用戶組來進行分類。通過調研,擬定將用戶分為:管理員組、教研員組、校長組、年級組長組、教研組長組、備課組長、班主任組、教師組、學生組、家長組等。
根據用戶組的不同,將系統分為為管理平臺、教師平臺、學生平臺、家長平臺等。在操作的過程中,用戶以某一用戶組的身份登錄后,系統根據用戶權限,智能識別用戶所有的具有權限的功能模塊,系統通過不同平臺方式顯示出來。
1、管理平臺
管理平臺是管理組成員工作的平臺,它包含有管理平臺主頁和應用模塊。(管理工作根據用戶權限的不同而不同)。
1.1管理平臺主頁
以管理組成員的身份登錄后,進入管理平臺主頁,顯示登錄人,學?;拘畔?,任教情況,學校成績報告、快捷應用入口、基礎信息、系統管理等與登錄個人的相關信息。
2、教師平臺
教師平臺是教師組成員的工作平臺,它包含有教師平臺主頁和應用模塊。(教師工作依用戶權限的不同而不同)。
2.1教師平臺主頁
以教師組成員的身份登錄后,進入教師平臺主頁,顯示登錄人,任教班級學生情況,班級質量報告、快捷應用入口等與登錄個人的相關信息。
3、學生平臺
學生平臺是學生組成員的平臺,它包含有學生平臺主頁和學生操作。以下說明具體的學生平臺主頁和學生操作。